注意力,有多,合上,的是,也是
提問: 孩子愛動是不是多動癥呢 問題補充: 我女兒5歲半了,總是很愛動,好象沒有一刻的安靜.嘴里還經常喋喋不休,自言自語,有時還愛表現自己.我和老公都不是很愛表現自己的人,我們很擔心她上了學如果精力不集中怎么辦呢? 医师解答: 火眼金睛辨別好動與多動


坐不下來的寶寶不一定就是有多動癥。寶寶注意力是由外界刺激所主導的,只要看到新奇的東西,注意力就容易分散,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跑來跑去,對許多事情都很好奇,無法持久。好動、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是寶寶的特質之一,也是引發寶寶學習的原動力。

“我的寶寶可能得了多動癥,該怎么辦呢?”一位媽媽急切地對我說。

“你怎么知道寶寶得了多動癥?”

“看得出來呀,他好動不安,不停地摸摸這、搞搞那,一刻都安靜不了,屁股上像長了刺似的,坐不住。他游戲時還喜歡打人!”媽媽眼中充滿焦慮和擔心。
不少父母看到一兩歲的寶寶不斷地走動、攀高爬低,都會懷疑寶寶是不是有多動傾向。寶寶到底是有多動癥還是僅僅活潑好動呢?

識別“好動” & “多動”

寶寶的多動傾向通常在兩歲左右開始出現,且男寶寶多于女寶寶。多動兒在幼兒時期會出現睡眠時間短、不定時,躺在床上容易不安、哭泣等行為。您可以對照下面的多動兒測試標準,辨別寶寶是正常的好動還是多動。

多動兒測試標準:

·動來動去
·打人
·睡眠量少
·氣質特別
·適應度差
·注意力分散
·反應強烈,要什么非要到不可。
·愛哭愛鬧
·規律性差

專家提醒:這些測試標準也不是完全的,你不要自己給寶寶下結論,是不是“多動癥”須經專業診斷。區分寶寶是“好動”還是“多動”,最好的方法是多觀察寶寶的日常行為,看他到底能不能靜下來專注做一件事,只要寶寶在一定的環境下,經過誘導能坐下來,如能認真看完他喜歡的幼兒節目,就不是多動癥。

觀察寶寶活動,應注意觀察以下方面:

·活動有無目的性
好動寶寶的活動是有目的、有序的;多動癥寶寶的活動是無目的、雜亂的。

·活動有無離奇性
好動寶寶即使特別淘氣,他的行動并不離譜,能為人們所理解;“多動兒”的多動,則離奇得讓人難于理解。

·活動有無選擇性
寶寶的“好動”常常在活動內容和場合上具有選擇性,比如在無聊的場合表現為“好動”,而在看電視或做游戲等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上,則專心致志;“多動兒”不論什么場合什么活動都不能安靜下來全神貫注,都會表現出多動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。

4大元素制造多動兒

·先天因素

遺傳因素與多動癥密切相關。大約40%多動癥患兒的父母,其同胞或其他親屬在童年也患此癥。另外,調查發現,在懷孕期間吸煙和生活節奏緊張的母親生的寶寶,尤其是男孩,在成長到入學年齡后容易表現出注意力分散和過分活躍的癥狀。

·飲食因素

蛋白質對寶寶生長發育固然非常重要,但攝入過多,超過正常需要量2~3克/千克體重時,其分解代謝的產物——含氨的化合物,會引起寶寶煩躁不安和好動。此外,鈣攝入不足,吃糖過多以及鉛的攝入過多,與兒童多動癥的發生均有一定關系。

·環境因素

臥室的色彩與布置對寶寶心理的影響尤為關鍵。有的爸媽將寶寶房裝飾得過于花哨,各式各樣的卡通圖案使房間顯得過于凌亂,這樣的布置往往會點燃寶寶腦中的“興奮灶”,讓他遲遲無法平靜下來。想讓寶寶體會到全神貫注做一件事的樂趣,墻面和地面就應該靜謐些,直接給予寶寶安靜、內斂的暗示。因此,嬰兒房的色調最好不要太過鮮艷,色調宜協調、統

一、有美感,以免過度刺激寶寶。

·感覺統合失調

很多寶寶外在表現出來的是分心、過動、沖動等問題,媽媽往往認為是寶寶不乖、不聽話,在教養方面大傷腦筋,甚至使用打罵方式,企圖讓寶寶安靜下來。但事實上,很有可能是寶寶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感覺統合上出了問題,以至于無法和環境有良好的互動,也無法在不同狀況下,有合適的行為表現。寶寶因為感覺統合不良,即使是在吃飯的時候也“不得不”動來動去,尋求刺激,滿足神經系統的需要。

3種手段讓寶寶安靜下來

·注意寶寶的飲食

讓寶寶多吃些含蛋白質、維生素、卵磷脂、礦物質的食物,如牛奶、雞蛋、大豆及豆制品、瘦肉、動物肝臟和心臟等,還可多吃花生仁、核桃仁、黑芝麻等。

這些食品不僅能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,更重要的是能改善寶寶的神經傳遞信息。一定注意不要讓寶寶吃某些刺激性的調料,如辣椒﹑生姜﹑酒類,也不要多吃蘋果﹑柑橘﹑西紅柿等果蔬,它們營養價值雖高,但含甲基水楊酸類物質多,影響寶寶神經傳遞信息。

·訓練寶寶感覺統合能力

感覺統合功能的發展,從胎兒期就已開始。因此,孕婦應多散步、多走動,給胎兒較多的刺激,以幫助神經系統的發展。寶寶出生后,神經系統也需要各種感覺刺激,幫助其成熟,如同身體需要各種營養素,幫助寶寶體格發育一般。隨著寶寶逐漸成長,他開始更多地去探索環境,借著在探索過程中所得到的“感覺回饋”,寶寶的神經系統發展更臻成熟。因此,在嬰幼兒時期,應盡量給寶寶探索環境的機會,在安全前提下,鼓勵其自發性的探索行為。

·不要冤枉寶寶“多動”

盡管有些寶寶的確很好動,很像多動癥的癥狀,但并非就是多動兒。原因有兩點,一是寶寶年齡小,活潑好動是天性,是再正常不過的事。反之,小寶寶如果像個大人似的沉穩不動,倒真會令人擔憂。二是寶寶的氣質有不同類型,多血質的寶寶的明顯特點就是活潑好動,情緒不穩,注意和興趣容易轉移,做事常常不夠專心。年齡越小,氣質類型的特征就越明顯。這也是很正常的事。

對于3歲前的寶寶,積極好動是身心成長的需要。寶寶需要不斷探索這個“全新”的世界,不斷了解身體的各種能力。隨著寶寶神經系統的不斷成熟,保持靜止的時間會越來越長。爸爸媽媽對寶寶要多一些理解,少一些盲目,不輕率地給寶寶貼上消極的標簽。如果寶寶的好動是年齡特征或是氣質特征的表現,你可以忽略不計,適當引導就行;如果寶寶難于安靜是由于習慣,就要著意從培養習慣入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hhk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